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财经分析

|
发布: 7:20am 12/10/2023

学者观点

消费税

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

郑志立

政府举债

郑志立.加税减津贴治标还是治本?

如果政府在增加税务类型和优化津贴制度时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恐怕只能在短期内表面上改善问题,而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的需求。

ADVERTISEMENT

除了在1993年至1997年间我国政府曾昙花一现地实现财政盈余,其余时间都陷入了的状况。我国政府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在借款,尤其是在我国第六任首相纳吉的领导下,政府债务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增长,导致债务在他的领导期间增长了超过100%。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全都是负面的。当政府借款用于国家的发展时,整个经济和社会都能从中受益。然而,当我国的经济增长和政府收入增长远远低于债务增长时,政府就会陷入一种“举债还债”的恶性循环。例如,在2015年至2022年期间,债务增长了71%,但仅增长了41%,政府收入也仅增长了34%。

因此,如何解决或至少改善这种情况已成为每届政府需要面对的重要经济课题。为此,现任政府在我国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即昌明经济计划中,制定了将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22年的约4.7%降低到2030年的3%的目标。首相和经济部长今年已多次就此多次表态,最近更进一步地为市场预热,表示会在2024年的财政预算案中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而改善财政赤字无疑需由两个方向进行努力:一曰开源,二曰节流。前者包括了今年多次被提起可能会重启,延续与新实施的,奢侈税,资本利得税。而后者则包括了优化津贴制度,即强化津贴的针对性而减少高收入群体所能获得的津贴。

政府认为这些变革对低收入群体的不利影响有限,可以在对社会产生较小影响的情况下改善政府的财务状况,从而使我国在长期发展中受益。

然而,凡事皆有利弊。这些提案都引发了广泛争议。以最近频繁提及的资本利得税为例,许多人和组织都在讨论它对国家乃至个人层面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鉴于资本利得税的细节尚未公布,让我们假设它将针对股票市场的获利征税。其中引发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当进行股票交易并因此获利而需要缴纳税款时,我国市场在与其他市场竞争吸引资本方面是否会受到削弱?

此外,如果我们花了100令吉购买股票,并在多年后以110令吉出售,账面上我们似乎获利了10令吉,但如果在这几年内率为10%,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利润。该股票的升值仅仅是因为通货膨胀导致其价格上涨,那么当我们需要为此支付税款时,是否给市场增加了不必要的税务压力?

当然,世界上的所有经济政策都有其局限性和附带的负面影响。不能因为政策无法完美地达到目标就抛之脑后。在执行这些新政策时,政府只要将这些负面影响纳入考量,并在执行过程中辅以配套政策,就能最大程度地取其利而去其弊。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些能够在短期内迅速见效的改变,究竟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方案,还是能真正从我国经济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根本性改善的举措。

要改善政府税收收入的增长,增加我国人民的收入是一个釜底抽薪的方式,让大家能够在现有税收框架下纳更多税款。这一点已在昌明经济计划中得到了重视,但由于这方面的努力并不会立竿见影,因此我们需要其他短期方案。

尽管实施新的税收政策可以扩大纳税人群体,但如果不同时填补逃税和漏税的漏洞,例如应对灰色经济和非法经济活动,以及虚报收入等问题,这只会导致如实纳税的人比逃税者和漏税者承受更大的税务压力。同时,这些现象也将影响政府节省开支的努力。例如虚报收入的高收入群体能享受到津贴,而如实报税的中等收入群体则无法获得这些津贴,这种荒谬的现象将加剧社会里收入失衡的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增加人民的收入、改善税收征管,减少逃税和漏税行为,并确保税收政策的公平性,以实现持续的税收增长并减轻不必要的税务压力。这需要综合性的政策和长期的努力。

其中,税务机构如何加强监督消费行为是否与所申报的收入相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毕竟,隐藏消费要比隐藏收入更加困难。希望经济部长最近表示正在开发的主数据库已经纳入了这类问题的考量,这将更好地帮助政府实现财开源与节流的目标。

此外,政府目前最大的支出是公务员的薪酬,其在过去20年里的增长是发展支出增长的三倍多。相应的,政府在退休金支出方面的增长也是发展支出的五倍多。从2011年至今,政府每年仅仅在薪酬支出方面就已经超过了用于全国发展的总支出。而近期公共及民事雇员职工总会提出的加薪要求以及今年6月联邦法院推翻的退休金法案修正无疑会使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然而,如何优化此类相关支出却鲜有提及。由于政府需要考虑经济以外的因素,要推动这种改革可能会面临重重阻碍。但如果不解决薪酬这一最大的支出,仅将焦点放在优化津贴上,政府在节流方面可能只能取得有限的成果。

因此,如果政府在增加税务类型和优化津贴制度时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恐怕只能在短期内表面上改善问题,而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的需求。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