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财经分析

|
发布: 3:42pm 29/09/2023

津贴

增产

提高收入

2024财政预算案

津贴

增产

提高收入

2024财政预算案

經濟專家:長期津貼惡性循環 增產 提高收入 才是上策

报道:温国鑫
(圖:馬新社)

(八打靈再也29日訊)國內物價上漲,人民生活成本加重,政府以津貼和設置頂價的方式減輕人民的負擔,如白米、食油、白糖、汽油和水電費都以低於市場的價格供應。

然而,長期的津貼並非良策,干預市場價格只會打擊市場競爭力,長期下來會帶來更多負面影響,而政府所承擔的津貼成本最終還是源自於納稅人。

ADVERTISEMENT

本報訪問了3位經濟專家,他們皆認為津貼措施僅限於短期,否則將帶來諸如降低競爭力、走私和黑市活動氾濫等影響;至於長期來看,政府可落實針對性津貼和漸進式薪金制度,合理化津貼的同時還能提高人民收入,減少通脹的影響。

李興裕:會形成習慣
依賴津貼 影響經濟

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ERC)執行董事李興裕形容,持續的津貼會養成浪費性消費習慣,以及對政府津貼產生依賴。

“持續的津貼會形成一種習慣,認為東西都很便宜,可以浪費。而對政府來說,如果財政持續赤字,政府就要去借錢,但借錢的話債務會提高,然後影響我國的評級,進而影響企業的借貸利率。”

他以汽油為例,或許有人會覺得打油便宜,而選擇買車而不是乘坐公共交通,然而這又牴觸了政府想要在2050年達到零淨碳排放的目標,一邊發展公交建設卻又給予汽油津貼,如同鼓勵人們駕駛。

“當有一天政府取消津貼時,企業也難有競爭力,因為之前的成本計算都是根據津貼價格。人們也會產生依賴,認為反正有繳稅,政府就應該津貼人民。”

姚金龍:管制價格加劇供需失衡

雙威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姚金龍形容,雖然津貼有助於保持價格穩定,尤其是對那些受通脹上升影響最嚴重的低收入群體,但津貼應該是及時、臨時和針對性的。

他說,將選定的商品價格控制在低於市場價格會導致供應不足的發生,因為當利潤受到壓制,或生產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面對損失時,產量和進口就會減少。

“如果價格管制持續的時間太長,受影響的企業將不會擴大投資或提升能力,而投資與供應不足將進一步加劇供需失衡,造成更大的價格上漲壓力以及走私和黑市活動等負面後果。

“長期後果包括經濟放緩、參與者減少導致行業集中、行業缺乏競爭、效率低和脆弱的分配系統容易導致出現囤積和謀取暴利的情況,最終導致人們失去工作,行業參與者和僱員的收入與工資下降。”

增生產率 調高薪資
財案應推技能培訓等

既然津貼無法紓民困更無法長期落實,因此調高人民的收入是對抗通脹的有效措施。經濟專家認為,政府將在10月13日提呈的2024年財政預算案中推出合理化津貼、漸進式薪金制和加大推廣技能和技術培訓,提升員工的技術能增加生產率的同時還能調高薪資。

姚金龍表示,雖然補貼對於保護弱勢群體免受價格衝擊是有必要的,但政府也應該採取提高供應和生產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受影響行業的供應鏈、效率和生產力。

他說,同樣重要的措施是確保市場結構具競爭力,有足夠數量的行業參與者加入到公平競爭和市場實踐,同時也要受到競爭委員會的強力監督,遏制市場力量的濫用。

他認為,政府應該在市場力量發揮作用,津貼只是暫時性的干預措施,幫助受影響的家庭和企業應對供應衝擊,這對培育由高效率、競爭性市場驅動,能夠適應各種衝擊的充滿活力和韌性的經濟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世界物價在高位持續不下,政府和人民都將不得不接受物價上漲。只要價格上漲是漸進式的,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方就應該公平分擔成本負擔。”

李興裕:落實針對性津貼

李興裕表示,預料2024年財案會有明確的方案來落實針對性津貼,因為政府無法永遠將稅收中的大部分資金花在津貼,國家需要資金來做其他發展。

他指出,雖然政府想要合理化津貼,但這怎麼做都會在通脹和生活成本上產生問題,影響M40和B40群體,進而對如今的政權帶來衝擊。

“我覺得要做的話這個財案是最好時候,因為起碼還有3至4年才大選,人民有時間去消化。合理化津貼的同時,可以給多點援助金來舒緩衝擊,這可以從高收入群體省下的津貼作為援助金。”

“一直津貼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只是一味地靠國油的利潤來給予津貼也無法持久,除非回到根源去尋找更多永續收入。”

或許有人疑惑為何政府上臺至今還未能落實針對性津貼,蔡兆源解釋,這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央數據庫,而經濟部正重組主數據庫(PADU)以便有效落實針對性津貼,預料11月會開跑,並在明年初正式落實。

他解釋,PADU將能提供更加精準的數據,不只是人民收入,也包括居住的地方,家裡成員、多少輛車、經濟狀況等,讓政府的津貼更精準到位的給予需要的人。

他說,政府在繼續津貼的過程中,可以從廣泛式的津貼變成針對性津貼,減少國家負擔,長期做法是增加人民收入,讓必需品和汽油等價格回到市場價格。

他說,首相預料會在財案中提出的漸進式薪金制,在讓人民生產率提高同時收入也有所提高,以便在每一次生活費的上漲,他們的收入也跟著增加。

蔡兆源:前朝與BERNAS籤10年約
除壟斷增產才能降米價

進口白米價格上漲,本地白米供不應求,是近期人民所關注的焦點,政府也落實的各項措施讓人民吃到“便宜米”,從到甘榜派米、落實白米津貼、確保商家不囤貨和牟利、白米愛心促銷,以及尋求合作社合作等。

對此,《亞企理財中心》稅務與財務諮詢總監蔡兆源說,要解決白米價格問題,首先是要解除壟斷,但問題是前朝政府的時代,與國家稻米公司(BERNAS)簽署了延長10年合約,使得現有的政府無法解決長期以來壟斷的問題。

第二則是增加稻米的產量,他說,首相已宣佈撥款60億令吉幫助吉打農民,將稻米收成從一年兩季變成兩年五季,此屬中期解決方案。

他指出,短期情況下要確保大家都有米吃,唯一做法就是進口,而要確保所有人能負擔,補貼是唯一的做法,加上人民收入沒有顯著增加下,短期的解決方案只有繼續津貼。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